这是2019年全国“青马工程”高校班的一堂体验课,也是让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刘雨佳至今记忆犹新的一幕。
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,刘雨佳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“青马工程”学员一道,先后来到北京、河南、山东等地,学理论、走基层。谈及这一段经历,大家在“震撼”“难忘”“有收获”之余,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词——改变。
一年的学习,究竟可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? 为什么“青马”的经历会成为他们口中的人生“转折点”?
一次实践:让理论由“懂”到“通”
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网络流行语:“道理我都懂。”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困局,同样适用。
片面化、碎片化的理论“空谈”,让很多青年学生感到老师讲的是“废话”,不听也罢,这也一度困扰着刘雨佳。但现在,原本并不“感冒”的理论学习不仅已经成为刘雨佳的每日必修,他还会主动思考,跟身边的同学们一起讨论。
这一切的转变,都源于“青马班”的一次新乡之旅。
去年7月,全国“青马工程”高校班的学员来到河南新乡,实地探访感悟基层的发展变迁,并同扎根基层50多年、带领群众“闸沟造地”“开山造河”的“改革先锋”吴金印,不畏艰险、战天斗地的“当代愚公”张荣锁,自掏腰包建设家乡的“最美村官”裴春亮面对面交流学习。
当榜样从书中走到眼前,往往比任何形式的“说教”更有效。在刘雨佳看来,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就是对理论最好的注解——每一个故事背后都能找到理论的影子,每一个理论知识都是由一个个这样的故事凝聚而成。
“可能因为我是工科生,一旦理论有了它的逻辑脉络,就会激发我的思考,让我不断地寻找相关知识去学习。”刘雨佳说。
西安交通大学学生代成军也有同样的感受,他告诉记者,自己原本对理论的认知还停留在浅层次的“背记”状态,没有从实践应用的层面去解释理论。在来到新乡之前,他也曾了解过“新乡先进群体”精神,看到过这些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。“但知道和身临其境的感受还真的不太一样”。
让代成军印象深刻的,是在裴寨村看到的一段视频。视频中,全村的老百姓,在过年的时候都来到裴春亮的家里给他送饺子。“这个画面给了我非常深刻的触动。”代成军说,“这就是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,一个人的价值不一定体现在多高的位置,而在于能帮助多少人。”
来自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博士生赵永帅告诉记者,以前他在学校的研究只局限于书本,而现在他会更关注现实。
“在满是岩石的荒山上,吴金印书记带领群众16年种下300多万棵树。这些树是怎么种下去的?怎么活下来的?这都面临着无数的难题。”赵永帅说,“这些前辈榜样,并不一定有多么深的理论功底,但他们的每一个工作方法其实就是理论。”
在参加“青马班”之前,北京交通大学学生王希豪正值保研的关键时期,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在劝他不要来参加“青马班”的学习,他也一度很犹豫。但如今,他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样一个实践的机会。
他坦言,以往参与的社会实践更像是“玩”和“放松”,没有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。而这次实践让他明白,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并不冲突,理论会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方法。上到国家政策,下到个人行为准则,马克思主义都会提供答案。
此次实践教学临近结束时,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钟开炜走到吴金印的身边,希望能与吴金印交换党徽。吴金印十分感动,伸手把自己胸前佩戴的党徽摘下交给了钟开炜。
这一幕让在场的很多学生看在眼里。在大家的心中,钟开炜接过的不仅仅是一枚党徽,更是老一辈共产党员的接力棒。他们身上这种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,需要新一代青年来传承和发扬。
一粒种子:让实践由“知”到“行”
马克思主义永远不是说说而已,这些“青马”学员在老一辈共产党员身体力行的教导中汲取营养,同样,作为青年“骨干”,他们也应该成为青年的榜样。事实证明,在面对考验之时,这些身受洗礼的青年,没有忘记党的培养和教诲。在他们身上,我们能够看到青年共产党员应有的使命与担当。
家住武汉的刘雨佳,在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就报名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,负责社区内的物资分发和搬运工作,连续奋战50多天。起初,他的决定让父母很不理解。
“你为什么要出去?”
“我是大学生,我有能力就应该去帮助别人。”
“那么多大学生,有几个去做志愿者?”
“我不一样,我是‘青马学员’。”
刘雨佳坦言,如果不是过去一年在“青马班”的学习经历,他可能会犹豫,不一定会报名。
“但老一辈共产党人活生生的例子摆在我的面前,同为‘青马’学员的同伴,也都是有担当的青年,我要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。这才对得起我在‘青马班’学到的知识。”
正如刘雨佳所说的那样,“青马”似乎并不仅仅是一段经历,更是一种身份、一份荣誉,一颗埋藏的种子,在“青马”学员的心里生根发芽。
原本在武汉封城前,已成功“逃离”的钟开炜,见疫情日益严峻,又“杀”回武汉,组建了一支抗疫志愿服务队,协助社区开展排查工作。
2月中旬,为帮助家乡湖北荆门抗击疫情,钟开炜又和同为全国“青马工程”高校班的学员吴忆,共同招募荆门籍大学生723名,为荆门市所有一线抗疫工作者的子女提供在线服务。这项志愿服务目前仍在继续。
“和孩子们结下的这段感情不易,希望志愿者能够继续陪伴他们。”钟开炜说。
当时,在一个家长群里,有一位医生的留言让钟开炜至今印象深刻。“他说,希望他的孩子以后能像我们这些大学生一样,在国家需要的时候,承担起这份责任。”钟开炜回忆。在之前,可能志愿服务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活动。而现在,带着“青马”的“光环”,他又有了一项新的任务——不给“青马”人丢脸。
过年期间回到家乡河南的赵永帅,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济源红十字会救援队,负责公共场所的消杀工作。同时,他还为社区内的高三学生提供课业辅导。代成军在疫情期间,担任了湖北籍大学生临时党支部的指导老师,关心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。
和他们一样,很多“青马”学员虽然远离抗疫“主战场”,但也在为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刘雨佳告诉记者,曾经自己对未来的规划,也和很多人无二,进一个不错的企业,有一份可观的收入,就可以了。但现在,他更想成为一名基层工作者。
“经过‘青马’的学习,我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做得更多,为国家作更多的贡献。”他说,尤其是看到那么多的基层干部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,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。
代成军也表示,“青马”的学习经历让他“到基层去”的想法更加坚定了。
“总书记说:‘不要立志做大官,要立志做大事。’‘青马’让我知道,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,就是最大的事。”代成军说。
一面旗帜:让“青马”由落地生根到遍地开花
如果说全国“青马工程”是一把火炬,那么每一位高校班的学员就是一点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。
在与学员的交谈中,记者发现,他们似乎早已达成了一种共识——“要把‘改变’带给更多的人”。
即将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赵永帅,曾经的“副业”是一名理论宣讲员。此次“青马”的经历,也让他对理论宣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。
“以前的宣讲内容可能学术性更强一些,现在我更想把一些时事,以及自己在‘青马班’上原汁原味的亲身经历,讲给大家。用更大众化的语言,把宣讲做实。”赵永帅说。
代成军在回到学校后,通过组织读书会的形式,把自己的实践经历融入到理论讲解中,取得了很好的成效。同学们不仅踊跃报名,还经常“私信”代成军一些感想感悟。每次学生交上来的作业,他还会专门去查重,结果发现没有一个人是抄的,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。
相比于“说”,钟开炜更看重“做”。
疫情期间,钟开炜的学弟学妹们始终在盯着他的“一举一动”,只要他一“动”,大家就会迅速跟上。“看见我在社区排查,大家就纷纷到各自所在城市的社区报道。看见我们帮助一线抗疫工作人员子女,他们也会在当地拉起微信群,帮助那些孩子”。
自己的“榜样示范”有了成效,钟开炜很感动,也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很值得。他告诉记者,以前大家对“青马”并不了解,但当大家看见他从“青马”归来后实实在在的收获,就会从潜意识里激发出对学习的渴望。现在,经常会有同学找他借一些“青马”的笔记和PPT。“可见,对于高质量的学习,学生并不会拒绝。”钟开炜说,“而且跟大家沟通后发现,很多人都希望能有机会,加入到‘青马’的队伍中来。”
“我们是带着使命和任务回来的。”王希豪说,“我们要感召、凝聚更多的青年,让更多的人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。我觉得这才是‘青马班’最大的意义。”